站内搜索

明发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创建于1958年,是江西理工大学最早创建的学院之一,前身为江西冶金学院地采系、选化系、矿业系,2001年为南方冶金学院的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2006年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A类)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等国家级人选20余人以及“井冈学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人才70余人。教职工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70%以上,具有博士以上学位教师占65%以上。学院还聘请了赖远明、王运敏、杨春和等院士和6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

学院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6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点(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资源与环境领域,下设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和离子型稀土资源绿色提取等6个专业领域)。矿业工程是江西省一流学科高峰特色学科,近5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居前100。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进位显著,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入榜单。

学院现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生物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此外还有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采矿工程本科教育4+0项目班及矿业工程国际生班。采矿工程是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矿物加工工程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江西省特色专业、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江西省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2个专业已通过3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地质工程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是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生物工程专业是赣南地区最早设立发展的生物工程专业,目前学校为拓展生命科学领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医工结合,正依托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现有本科生1400余人、博士研究生130余人、硕士研究生500余人,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本科生考研升学率稳定在50%左右,考研升学率连续十余年位列全校第一。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红色基因和创新教育,形成了“四实三度”(信念坚实、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资环态度、资环速度、资环温度)人才培养理念和体系。荣获教育部“高校思政精品项目”1个、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全国活力团支部”2个以及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高校思政精品项目”五四红旗团支部”“活力团支部7个。培养了以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原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原书记郭声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德水;第十八届中纪委委员,原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熊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1人;墨西哥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越,逸夫实验楼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超1亿元。拥有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稀有稀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战略金属矿产资源低碳加工与利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矿冶环境污染防控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颗粒系统仿真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离子型稀土资源绿色开发与高值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工程爆破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矿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10余个。还设有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江西铜业集团、安徽铜陵化工集团、崇义章源钨业等行业企业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与中国瑞林、赣州金环磁选等企业共建江西省研究生工作站2个,其他产教育人平台47个。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金牌教授1人、金牌导师2人。近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项12项;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以及江西省一流课程6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高校育人共享课1门;出版特色教材21部。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上,多次代表江西省高校实现重大突破,赢得了重要奖项和荣誉200余项。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总决赛中斩获1金1银2铜,实现历史性突破。

学院积极服务于国家资源安全战略和生态文明战略,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聚焦稀土、铜、钨、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近5年,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其他国家级项目100余项、省部级项目15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级政府科技奖30余项、行业协会科技奖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学院科技服务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多年来一直与中国铝业、中国中钢、中国宝武、中国稀土、中国有色、江西铜业、紫金矿业、铜陵有色、西部矿业等100余家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200余项科研成果被转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中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开展“4+0”“2+2”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合作,为我校首个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开展国际合作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关系。学院为海外留学生接收学院,共招收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学习。

学院秉承“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思路,努力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为建设“综合实力全国一流、行业引领作用突显、特色领域国际领先的高水平大学”贡献资环力量!(数据截止2024年2月)